我姐在考研究生的時候本可以選擇碩博連讀的,在我看來,不用考博士,直接碩博連讀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但是在我姐的再三考慮下,她放棄了碩博連讀的資格,當時的我十分不理解她的選擇。但當我讀了大學,慢慢接觸了科研,我才明白她當時選擇的原因。
對于考大學來說,學校是很重要的,但是對于研究生來說,導師和專業更加重要,跟著一個好的導師,對于你科研路上的成績是至關重要的,導師的實力和研究方向也決定了你的研究方向。
讀博代價大,難畢業。博士作為學歷金字塔的頂層,想要博士畢業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哦!博士畢業需要滿足學校和導師課題組對于畢業的要求,比如在畢業前要發表幾篇SCI等等,如果一方要求沒有達到就會延期畢業。而且對于已經快要博士畢業的同學他們已經二十八九歲了,面臨著很大的經濟和社會的壓力,如果此時他們再延期畢業的話對于他們來說無疑是“沉痛一擊”。所以讀博士代價很大,畢業風險高,導致很多學生對于博士學位“望而生畏”。
讀博帶來的經濟效益不足夠誘人。
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提升學歷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薪酬,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讀研究生,但是由于博士難畢業,并且讀博花費時間久,畢業薪酬也沒有顯著的提高,所以很多年輕人不愿意讀博,對于他們來說,讀博士是一個“不經濟”的選擇。
如果沒有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導師,碩博連讀只會耽誤自己更久。
每一個研究生都會選擇自己的導師,你的研究方向和課題必須是和自己導師一致的。但是可能你的導師在科研上很牛,但是你和他相處不來,這會導致你對于科研的興趣大大降低,也會影響你的研究成果。如果你很佛系,但老師充滿激情,斗志昂揚,你會覺得每天被壓榨的很辛苦。但如果你很有沖勁,但導師很佛系,就會遏制你前進的步伐。所以
導師好不好,相處才知道;
導師好不好,合適最重要!
所以如果你碩士期間遇到的導師并不合你的胃口,那選擇讀博只會延長煎熬的時間。
總而言之,社會和教育都在不斷變化,學生的選擇也隨之變化,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然后留給世界一個酷酷的背影就夠了!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300余萬考生正在埋頭苦學,準備12月即將到來的碩士生入學考試。同時,還有過萬的學生也在準備年后4月左右將進行的博士生入學考核。在研究生入學制度改革后,如今讀博常見的途徑是:直博(僅限推免生,5年拿博士學位)、碩博連讀(研二階段申請,研二變博一)、申請-考核制(資格審查+綜合選拔)、學校組織統考。
之前,小西也有聊過直博、碩博連讀相對讀研之后再讀博(申請-考核或考博)的優缺點。最大的差異后者有授予碩士學位,前者在不少學校、研究所是無法“轉碩”的。事實上,在部分有“轉碩”渠道的學校,自己意愿后導師是否同意又是個大問題。畢竟,一個博士指標不容易,也是團隊科研產出的主力,是否愿意開口子讓人“轉碩”就不好說啦。按近3年的博士招收情況來看,大部分導師一年只能招收一個博士生。同時,和導師好好溝通,畢竟碩博連讀或直博的學生邏輯上說,也算是已和導師達成協議,中途想要退出還將“鍋”甩給導師是不合適的。因為真的沒有文件和條例能證明導師拒絕學生“轉碩”是違規的。
當然,還有一類情況比較特別,即導師在鼓勵推免生直博或課題組學生碩博連讀時,都有口頭承諾學生可以“轉碩”。類似的承諾可以安學生的心,免去后顧之憂。入學后,學生在博士期間實在無法進行下去時,導師可以溝通、勸導她們不放棄,抗住壓力過去之后就會有收獲。但是導師不能否定自己之前的承諾。實在讀博無法進行,盡量博一、二期間“轉碩”,千萬別拖到延期階段(5年以后)。聽聞很多學生想“轉碩”都是以M相搏,結果卻不如人意。自己想“轉碩”的事情,和導師真誠做好溝通,往往比“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效果要更好。學校有相對文件的,缺多少導師同意環節,也是無法完成后續“轉碩”流程的。至于,之前還有不少人出的餿主意,比如“裝抑郁”、“抓財務小把柄威脅導師”等就更加地不合適(適得其反)。不過,若是有不錯的“中間人”幫忙協調下,事情會容易不少的。
話分兩頭,讀博之前就應該知曉博士學位不是那么容易獲得,自己真的得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其實,在我們自己讀博的過程中,導師確定某個大的方向后,都是自己單獨完成文獻收集、實驗方案設計、小論文撰寫、潤色與投稿、博士學位論文撰寫等。并不是“管的少”就說導師不負責任,這是對博士生的培養?偛荒懿┦慨厴I后,進入新單位從事科研工作,還得自己找個人全程手把手指導啊。已經畢業的不少博士都深有感觸,導師研究方向比較廣的,往往博士學位論文中過半內容看不太懂。這也是博士生3-5年內長期鉆研某個方向,正所謂“達者為師”,單就某個小領域你已超過導師。
社會上有一種主流觀點,質疑如今畢業的很多博士師太“水”,學歷在貶值。讀博之前,一定得給自己找到動力源,鼓勵自己在困境中堅持和突破。而且,在我看來只要不是無法抗拒的理由,“轉碩”真的是虧的。一是虧了一個珍貴的博士生招生指標;二是少了一個最高層次的博士學位;三是將錯失很多好的工作崗位。就我所知,許多高校的確是沒有“轉碩”政策的,導師是否同意都無關緊要。比如說,我們專業的一個導師去年同意自己的博三學生“轉碩”畢業,但是被研究生院無情拒絕。因此,就我認識的不少碩士生,都有選擇放棄碩博連讀,甚至是碩士畢業工作1-2年后才下定決心繼續讀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推薦,幫忙她們成功“轉碩”嗎?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在碩士研究生階段,如果導師是博導,導師都希望自己的碩士研究生能夠直博或者碩博連讀,因為碩士時間短,研一上課,研三求職畢業,做科研的時間只有一年多一點,剛入門就畢業了,很難出好的成果。所以導師會覺得帶碩士不如帶博士劃算,如果新招一個博士,還需要重新適應實驗室環境文化,從新了解研究方向等,這都需要一個過程。如果是直博或碩博連讀,這些過程都省了,課題研究有連續性。所以直博和碩博連讀對于導師和學生都能帶來便利和優勢。但是,很多學生不敢選直博或碩博連讀,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職業規劃明確,不想讀博。很多學生考研就是想通過提高學歷來提升競爭力,緩解就業壓力,未來根本就不想從事科研,自己的性格也不適合做科研,家庭教育網,碩士畢業簡單,拿個學歷就夠了,根本不想讀博。
畏懼科研壓力。外界傳言中的讀博壓力很大,畢業難。所以對于一個剛入學的碩士,還沒做幾次實驗,不了解科研生活,就要覺得是否直博,把自己未來五年交出去,當然會產生猶疑。碩博連讀還好,在研二決定,對于科研生活有一點了解和適應,但是也會懷疑自己,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壓力,畢不了業。碩博連讀或直博沒有碩士學位,如果中途適應不了壓力,選擇專碩,那多丟人。
家庭和年齡壓力大。到了博士期間,大部分年齡有二十五六歲以上,讀博只有三四千的收入,只夠維持自己的生活,這點收入匹配不上自己的年齡,想做什么都做不了,活的很憋屈。身邊的人都是有車有房,老婆孩子熱炕頭,自己畢業都遙遙無期,壓力非常大。這些都是阻礙學生選擇讀博的原因。
不是碩士不敢選碩博連讀或直博,你要明白讀完碩士繼續讀博士的人本來就不多,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博士畢業難。前天開組會,師兄二十七八歲的人了,作完匯報被底下的老師“懟”的沒一點脾氣,從ppt形式到最后實驗結果,從頭到尾被批判了個遍,先是質疑創新性不夠,后又反問成本太高實用性不強。尤其面對大老板的問題,弄得師兄無比尷尬。
大多數碩士不愿讀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博士畢業難,而且越好的學校博士畢業要求越高,最低的是學校要求,除此之外有學院要求,像我們組博士要想畢業課題組還有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博士期間必須去國外參加一次高水平學術會議。
如果把本科畢業難度設定為一,碩士畢業的大概為三,博士畢業的難度直接到十。“兔子理論”很形象的說明了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區別。本科生是學習撿“死”兔子,本科的知識是別人發現并經過了反復驗證的知識,本科的訓練就是找一條捷徑把已經死了的兔子撿回來。碩士生是學習打一只活兔子,兔子可以看到,碩士要做的就是用從導師那學來的方法打這只活免子,打中了就可以畢業了。博士是打一只看不見的活兔子,導師確定森林里有一只兔子存在,在哪兒不知道,博士生要做的就是先找到這只兔子,當然也可能找不到,或者被別人先找到。博士要做的就是先找到這只兔子然后打死它。
本科四年,碩士2~3年,博士平均4~5年,本科畢業22歲,碩士畢業25,博士畢業基本都30出頭了,年齡一大就面臨著更多的壓力,結婚,生子,掙錢養家,30歲還在讀博,家庭條件一般讀博真的舉步維艱。
本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