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傳統手工藝,我最喜歡農村婦女納的手工鞋墊,那可真是一項費時費力又要有技巧的活兒,一般人還真得做不好。
納鞋墊的材料有限:鞋樣兒,布,塑料網,各種彩線,大號的針。首先要準備好鞋樣兒,多大的腳就用多大的一個鞋樣兒。把鞋樣鋪在準備納鞋墊用的布上,用筆照著鞋樣畫好大小,再用剪刀剪下備用。然后把剪好的布用針兩兩對齊縫好,分別貼在塑料網的倆邊,用線固定好后,在其中一面的布上畫好你要納的鞋墊的圖案。
準備工作做好后,下一步就是主要工作納鞋墊了。由于鞋墊較厚因此必須帶好頂針,否則你的手指會鮮血淋漓。納鞋墊完全是個技術活兒:針腳要細密,這樣納出的鞋墊才會結實耐穿;用力要均勻,這樣最后割開的鞋墊才會更平展;插針拔針要正,不可傾斜,這樣你繡出的圖案才會更逼真。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小竅門:經常把還沒納成的鞋墊材料放在太陽底下曬曬,會更容易插針喲!
不要以為一針一線把一雙鞋墊納完就算結束了,還有最后一步最重要的沒完成:用刀子把鞋墊從網面中間割開,這是一步最需要技術的活兒,一般人不敢做,怕割偏了,經常是那些技術相當熟練的人才被邀請去做這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等到成功把鞋墊從中間割開,一雙漂亮的鞋墊算是最終完成了。
各位朋友,你們那里是否也有這樣的傳統手工藝呢?如果有,寫出來咱們共同交流一下好嗎?
傳統工藝我最喜歡青花瓷!
第一次知道青花瓷是源于周杰倫歌曲《青花瓷》,幼兒教育網,之后就對青花情有獨鐘!傾心愛戀!
當年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作為周杰倫“中國風”的巔峰之作。當時有網友這樣評說:“詞如明月松間照,曲若清泉石上流”?梢娺@首歌在大家心中的分量啦!
青花瓷是第一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作為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精華所在,青花瓷是景德鎮陶瓷技藝崛起的一個標志。
喜歡青花,是因為它太驚艷了!
它的柔美,如滴墨于紙上天下。
如梨花,紛飛瀟灑。精妙于光輝傾于天下。清脆如枯葉沒于土下,卻又華麗高雅。高傲,卻又沉醉于自我繁華,催人淚下。
它優雅著江南的韻,如詩如夢云輕撫,宛若佳人白衣翩翩水云間輕舞霓裳,幽香成一方書卷凝芳,文字意韻,筆筆凝情幽,心思清泉涌,字字宛轉凝芳。
在青花的韻味中,如含苞的嫣然一笑,展開你初裝的美麗。而這一件細膩,優雅的青花瓷,總會讓我們,想起那水做的江南,想起了那一灣拱橋,想起了那煙雨蒙蒙的古鎮,于是在橋頭上就多了一位身著白底淺藍花旗袍的女子,那可是青花瓷幻化的女子,優雅,素潔,含蓄,不張揚的美盡在那一瞬間。
青花瓷的美麗,珍珠般的素胎上有著青色的線條如煙雨勾勒,孔雀藍成了青瓷本色。古人云:“五彩過于華麗,鮮殊逸氣,而青花則較五彩娟逸!
青花瓷擁云水禪心清泉潺潺流,飛瀑明凈歡暢。清淺的舊時光,留下的美麗如初;仨,清香滿溢,歲月的腳步匆匆,永恒的美麗依舊。
喜歡刺繡,不管是蘇繡,湘繡,還是蜀繡,都喜歡,尤其佩服雙面繡,那繡出來的東西,活靈活現的絕妙精倫。至于編織,和勾東西,自己會,就不那么偏愛了,年輕時可是給同事,同事家的孩子們,鄰居家的孩子們織了許多的毛衣毛褲,帽子,用鉤針勾兜子,拖鞋。由于不會拒絕別人,累的自己手抽筋。
最喜歡紫砂工藝!相對說,更喜歡紫砂花盆。
紫砂花盆,初一聽便知是為粗器,大多數人都不屑一顧;那怕愛花之人,也很少會去關注承土的花盆,殊不知紫砂花盆本身也具有十分可觀的藝術內涵呢!
紫砂花盆使用的泥料顆粒大,顯粗曠
與名震海內外的紫砂壺相比,紫砂花盆名氣要小得多;但它的胸懷卻要大得多,托良土育嬌花不說,還要以煉泥中最粗的漿料制作,實在是忍辱負重、性格粗曠的極品。
這件花盆一眼看去毫無靚麗之處,但其砂色純正,胎質緊密、造型規整,棱角挺拔,頗有大丈夫低調沉穩又踏實樸素的陽剛之氣。盆底還有篆書所刻陽文“曼生”、“彭年”方印,顯然是名家陳曼生、楊彭年默契配合、精心之作。
器型巨大,磅礴偉岸;色彩沉靜,形制多樣
我見過宜興紫砂博物館展出的器型大者,盆高及腰,氣勢磅礴之極,真不知道哪種花草能適配它的肚量。
形制多樣則無法說清,因為實在太多,也上不了那么多圖。
表面裝飾以書法和國畫為主,文人氣息十分濃厚。
這件山水刻工極為精細、意境深遠的紫砂花盆,出自名家陳仲美之手,8年前以418000元成交,此盆將淺浮雕技法與紫砂盆制作完美結合,別具高格!蛾柫w名陶錄》中贊美陳仲美為“意造諸玩”、“細極鬼工”。
工藝大家的作品制作難度大,神品難求
這件盆就屬于制作難度極大的珍品,因為它是八方盤,塑形時做的再規整,入爐一燒,有千分之一的成品率就算老天賞臉啦。
加之它歷經歲月十分古雅,紫砂質地古樸純正,不媚不俗;鐫刻文人書法“暮煙情態”畫龍點睛,更顯作者的文人篤好、以坯當紙、善撰壺銘,巧刻花卉的意趣愛好,并可隱見其內蘊巧思、托物寓意的深刻內涵。
紫砂花盆,祖國傳統手工藝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我的最愛,但愿在不遠未來有緣收藏一件臻品佳作。
本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