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教育行業的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才,進而由人才產生知識和理念,這是軟實力,也是教育行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至于其他的硬件設施不是不重要,至少沒有這么重要。至于您說的資源共享可能不是一個人或者機構可以實現,它應該是一個體系的運轉。個人愚見,謝謝!
目前資源共享存在的挑戰:
1.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主要有師資,書籍,小學教育網,和網絡設備等。
2.知識共享與知識付費、知識產權的矛盾。
3.知識不等于能力。即使實現了資源共享,對于孩子的各方面素質提升還是取決于多種因素。
解決好這三個問題做到資源共享就容易了。一起來看視頻了解下。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p-0000/045d3909b37d41a48481edaafa12109a~noop.image?x-expires=1970410582&x-signature=2bXNJa7JCt8rPKY0wRCpSkd3ENk%3D
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必須要滿足一下三點:
1)、觀念、共識、規則和機制是資源共建共享的四個必要因素;
2)、資源共建共享要努力實現標準化、市場化和產業化;
3)推進共建共享, 建立共享機制的程序和步驟。
具體來說,應該做到如下內容:要實現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共享,高校之間就要相互溝通,交換服務信息,進行合作,這是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內在的組織啟動機制。影響我國網絡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制度、規范化的管理以及法律還不是很健全。我國需要建立統一規范的技術標準,對資源建設的質量和部門要盡快統一我國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促使應用系統的設計以及相關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按照統一標準執行,并為兩者之間的整合創造良好的條件。另一方面,各院校、企業應自覺遵守和采用統一的技術規范,開發建設一批能跨平臺使用、可相互共享的優質網絡教學資源,支持最終實現教學資源的全面共享。她總結,要實現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從微觀上要有合理的組織啟動機制,必須綜合考慮高校之間的差異,選擇適合的網絡教育資源共享模式,激發高校資源共享的積極性。從宏觀上要完善保障和協調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的政策法規;制定提高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積極性的激勵機制;建立統一規范的技術標準和科學的績效評估機制。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育行業的資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促進教育資源共享的重要途徑。
網絡教育可以實現異地同時教學。目前,我國的東部 、中部和西部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了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我們可以對教育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在網絡建設方面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來實現教育網絡化。這樣發達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在短時間內就會輻射到中西部落后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對于提高當地的教育水平也有重要的意義。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互聯網+教育”會普及到我國的每一個角落。以達到教育資源共享的目的。
本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