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那天,我發現我所有的美國朋友都在吃餃子,這讓我很吃驚,也讓我對餃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餃子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的。 聽說最會包餃子的人在山東。 山東人有一種專門招待女婿的餃子。 它們小巧精致,一次咬一口。 可惜我不是山東女婿,沒有那種菜。 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再吃一次。
老人說,冬至必須吃餃子,因為他沒有忘記“醫圣”張仲景的“椒兒散寒湯”之恩。 至今,南陽還流傳著“冬至不上餃子碗,凍了耳朵沒人管”的民歌。 但是在圣誕節那天,我發現我的外國朋友在吃餃子兒童教育網,他們給我講了一個關于他們和餃子的故事。
我的一個美國朋友2014年第一次來中國,一個人旅行。 他不會說中文,也不會讀漢字。 他還訪問了許多不會說外語的偏遠地區。 那時,她覺得吃飯很困難,但學會了一個新詞“餃子”后餃的拼音,她就可以安心吃飯了。
2016年,她再次來到中國生活和學習中文。 我住在大連馬欄廣場地鐵站旁邊,家門口就有一家“大姐餃子”。 那段時間,大姐餃子成了她最喜歡去的地方。 看到大姐餃子的菜單,她很是興奮,這么多好吃的餡料。 但是當她第一次翻譯這個菜單的時候。 很多字還是認不出來,于是老板加了拼音和聲調:,她說她喜歡大娘餃子的各種餡料。 逢低也很重要。 她喜歡醬油、香菜、小蔥、醋、大蒜、辣椒。
后來搬到成都,她發現成都人吃的餃子沒有東北人多。 不過好在成都也有幾個東北人,河北人開的餃子店很不錯。 另外,她家底下還有一個天津小籠包,也很好吃。 她告訴我,沒有不喜歡中國餃子的老外。
作為一個中國人,突然想起一句話,倒著不如舒服,餃子不如好吃!
今天圣誕節
給大家一碗特色餃子
用快樂做皮,用快樂做餡,
包入如意餃子
用真情煮水餃的拼音,用祝福調味,
讓你一日好運,一年好運
歡迎關注小編,留言,和我一起探討中國美食。